营口地方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营口地方史话
江阴沉船
  发布:2006-06-27  访问:13142
  

肇兴公司史话(四)

江阴沉船
    江阴位于长江下游,江水流经此地时,水面宽度仅为2000米,水深流急,两岸地势险要,扼长江咽喉,为南京之屏障。
    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侵华日军在华北扩大战争的同时,又积极筹划进攻上海,实行南北夹击,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上海方面:7月11日,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率“出云”号旗舰驶入黄浦江,随后其它日舰陆续抵沪。同时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增调兵力,大搞军事演习,随时准备挑起战端。当时在长江中上游的九江、武汉、宜昌、重庆等地还游弋着日舰70余艘,陆战队员7000余人等诸多军事力量。7月2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最高国防会议,其中一个战略决策是用沉船方式阻塞长江江阴航道。其目的一是防止日本海军沿江而上,威胁首都南京及内陆的安全,二是聚歼长江内河的日海军有生力量。不料,这一最高军事机密竞被国民政府行政院机要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女谍南造云子。得到这一情报的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紧急通知长江内的日舰连夜下撤。致使这一“瓮中捉鳖”计划完全落空。
    8月1日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奉令执行江阴阻塞作业。在陈的指挥下,中国海军主力舰艇“平海”、“宁海”、“海筹”、“海琛”等连夜驶抵江阴水面。8月12日沉船作业开始,首批自沉的是轻巡洋舰“大同”、“自强”号,练习舰“通济”号,飞机母舰“德胜”、“威胜”号,砲舰“武胜”号鱼雷艇“辰字”、“宿字”等8艘陈旧舰只。首先将舰上的大炮等武备拆下。然后横江一字排开,统一号令,同时打开水门,灌水下沉,情景十分悲壮。同时又征用商船23艘“嘉禾”、“新铭”、“同华”、“遇顺”、“泰顺”、“广利”、“醒狮”、“华新”、“迴安”,“通利”、“宁静”、“鲲兴”、“新平安”、“茂利二号”、“源长”、“母佑”、“华富”、“大篢”、“通和”、“瑞康”、“公平”、“万宰”、“泳吉”等,其中属轮船招商局7艘,共计13706吨。其余16艘,分属三北、宁绍、天津等16家民营轮船公司共计30257吨。其中的“鲲兴“轮(3182吨)为营口肇兴轮船公司所有。同时又征用民船、盐船及没收的日本趸船共计185艘,装石料3000余方,补沉于空隙处。9月25日又将旧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沉作辅助阴塞线。总计共沉大小舰艇43艘,吨位63800吨。并在阻塞线内外布设水雷,在江岸构筑砲台,架设舰砲,组成火力网。陈绍宽任命刘兴为江阴江防司令,以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海军水雷学校校长欧阳格兼任副司令。由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统率轻巡洋舰“平海”、“宁海”、“逸仙”、“应瑞”为第一梯队列阵封锁线内,以第二舰队驱逐舰“建康”号,砲舰“楚有”号为第二梯队巡弋于南京下关一带。监视和保卫这一国防保垒。
    “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中将慑于江阴要塞强大的舰砲火力和江中所设水雷的巨大威力,始终未敢动用海军力量直取江阴。转而出动航空兵大举攻击驻守阻塞线内的中国舰艇。8月16日,7架敌机飞临江阴“平海”等4舰上空投弹,遭到我方舰空火力的猛烈还击,向北窜去。此后,直至9月25日,日军先后出动各型战机百余架次,轮番轰炸扫射,战况空前惨烈,我方官兵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最终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各主力舰只相继被击沉,日军也付出了10余架战机的代价。随后,我海军第二舰队接替防守,继续抵抗。11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从侧翼包抄上海,12月上海陷落,日军随即沿江而上,由于海军在江阴被阻,12月1日,日军改由陆上向江阻进击。2日要塞守军撤离,江阴失守,12日日军攻陷南京。
    至此近3个月的江阴封锁保卫战,遏阻了日军朔江西上的企图。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的安全转移,为日后的全面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构筑这一阻塞线的军、民用船只及相关轮船公司则功不可没。值得指出的是,做为一个弱小的民族航运企业——营口肇兴轮船公司能有如此壮举,实为钦佩,在此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谨向我们的前辈示以深深的敬意。

版权所有 © 营口市图书馆 辽ICP备2024028955号-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