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方史话
当前位置:首页 > 营口地方史话
营口西大街商业沿革
  发布:2013-05-30  访问:12487
  

 
    西大街,顾名思义,它位于营口市区的西部,辽河的南岸,老爷阁至西大庙之间的一段街区。如按旧时的街名来表述的话,老爷阁西街与西大庙街合称为西大街,而二者的分界线位于东记银号西胡同。西大街及其周边地区是营口近代商业的发祥地,营口历史文化的肇兴之所。
    营口在明朝末期,由于战乱的原因,人烟已相当稀少。清朝定都北京后,鼓励人民移居东北,开发农业。顺治八年(1651年)清廷谕令:“民人愿出关垦地者”,令山海关造册报部,“分地居住”。[1]顺治十年(1653年)清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鼓励北方省区人口移居东北,开荒兴业。从顺治八年起,就有大量移民陆续来到了营口地区,成为开发营口的首批先民。
    营口在清代中前期称“营子”或“没沟营”。“初,(营口)厅境名没沟营,为蒙古人窝棚”。[2]“分两街,其西方为土人之居住者,称西营子。东方为外国人租界,称东营子。”[3]至于何时出现“营口”一词?有“营口原称没沟营,一八三O年改称营口”[4]之说。但最迟在咸丰年间的官方文献中,已出现“营口”一词,如:“<(咸丰九年四月)增庆等奏上海商船来营口贸易折>”。[5]从此,“营口”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日。
    一、康、雍、乾时期
    康熙“十九年,开山东海禁,令查船户匿税,差满部员督收潼关、山海关税课。”[6]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清廷全面开放海禁,同年晋封福建妈祖娘娘为天后。从此,南方客商乘船渡海来到辽东置业兴邦。而营口当时地处滨海,距内陆较远,加之人口稀少,因而南方客商越营口而赴牛庄贸易。“嗣有闽浙雕杉各船渡海东来者不泊营口皆由三岔河入港至枭姬庙河口登陆以牛庄为贸易市场。”[7] 而牛庄方面的情况是:“辽左海禁既驰,百货云集。海艘自闽中开泽十余日即抵牛庄,一切海货有更贱于江浙者。”[8]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设立山海关,差官管理”,[9]征收关税。康熙“四十六年,以金州、牛庄交山海关监督巡察越关漏税”。[10]以及“从四十六年起,在辽东半岛沿海的牛庄、熊岳、复州、金州等处海口设立分税口,对海船所载商货征税,统归山海关管辖”。[11]当时的营口(没沟营)归牛庄统辖,从康熙四十六年起开始征收关税。
    雍正年间,营口的西部地区仍是以近海内河航运为主的小型渔、盐码头。船民们多属北方居民,他们尊崇和信仰的仍是深海龙王。因此“雍正四年(1726年)营埠商民创修龙王小庙立有石碑(《修龙王庙碑》)”。[12]
    乾隆年间,国内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即所谓的“乾隆盛世”。当时的辽东半岛帆船运输相当发达。“清乾隆年间福建、广东、天津、山东和上海商人纷纷落户营口” [13]乾隆十六年“山海关海,旱各口共有三十一处,近者距关一二百里,远者至千有余里”。[14] 到了乾隆中叶,牛庄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而随着河道的淤塞,南方的商船开始向下游的田庄台和营口转移。而此时的营口已出现了成规模的商贸活动。众多粮栈的出现引起了海城和牛庄斗纪的争斗。据资料记载:“乾隆三十四年,旗民地方官会勘海城、牛庄斗秤案内详称,牛庄地近海口,多需斗面,并未声明在何处过量,本属含混。”[15] 这里的“何处”即暗指田庄台和营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老爷庙。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六月十二日白庙子重修落成立碑。海运的通畅,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牛庄、盖州及各海口查有流寓闽人一千四百五十名”。[16]由于南方海客的大量到来,妈祖文化继明朝永乐年间之后,再一次滋润了营口大地。“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兴修(天后宫)计正殿三间两廊各五间配殿各三间钟鼓二楼山门群墙俱全院前戏楼一座西院财神阁一座共占地二十二万五千方尺”。[17]天津客商王大正敬献楹联一幅:“坤宰钟闽湄香袖霞裾威渤澥;天宫灿辽海懿恩慈德复析津”,落款为:“乾隆乙卯(六十年)四月”。[18] 此事标志着大型海船已聚集营口,而内河的小型商船仍在田庄台贸易,山东黄县遇家村李氏的先人于乾隆末年来到田庄台开办义顺华粮栈。
    二、嘉、道时期
    嘉庆三年(1798年),“牛庄属没沟营、耿隆屯二海口,出入沙、鸟、卫船七百二十八只,征税银二万一千八百九十九两五钱八分八厘;比较前任监督德新任内计船少三百二十五只,所征税银少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八两零七分五厘”。[19]嘉庆三年的山海关监督为承露,嘉庆二年的山海关监督为德新,上段文字大致反映出当时没沟营的航运状况。没沟营当时归牛庄防守尉管辖,“该防守尉所属境内有田庄台、没沟营海口二处,装载各省商贩粮石,向系牛庄斗纪前往过量。每量粮一百石,索取东钱二十三四千至二十八九千不等,因此岁获厚利。海城斗纪目击垂诞,已非一日。嘉庆十六年九月间,有海城县民张泳春,因伊兄张万春现充海城斗纪,起意谋赴海口”。[20]由于海城和牛庄两方斗纪在海口发生争斗,时任盛京将军晋昌裁定:“拟令牛庄、海城二处斗纪,各在城市过量,概不准其前赴海口。所有没沟营、田庄台海口粮石……听该商民自相交易……勒碑示禁,永远遵行”。[21] 盛京将军晋昌于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奏朝廷,并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没沟营天后宫内立有《示禁碑》一方,上刻“为不准牛庄海城斗纪前赴没沟营田庄台二处过量粮石”。此段文字反映出营口当时的粮食贸易盛况。营口天后宫正殿前院立有铁质香炉一鼎,上面铸有“天后圣母”字样,落款为“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奉天海城县没沟营税店丰盛恒益宝兴广信洪昌上海信商周锡璜同敬助”。“税店”应是替官府征收商户税赋的代理商,其有各自的管辖范围。为数不少的税店反映了当时营口小型商业的繁兴。
    进入道光年间,营口出现了较大型的商业团体。由山东黄县李氏家族于乾隆末年在田庄台开办的义顺华粮栈,随着营口商业的兴盛,“于道光二年(1822年),在营口开设西义顺油坊”。[22]其实际名称为“义顺栈”,财东李九智,地点在西大街后河沿,民国初年迁至西大街路南位于西大庙的东南方向。义顺栈是在1919年西义顺联号倒闭后仍保留下来的一个商号,用其经营所得偿还了联号所欠的债务后,于1928年宣告废业。田庄台的义顺华于道光二年到营口设分号西义顺,标志着田庄台的商业已向营口转移。“辽河港口旧在营口上游三十海里地曰白华沟以河底逐年淤塞巨舟不能容乃移下游左岸之兴隆台厥后是处又淤塞乃三迁而至于今之营口时在前清道光初年西营子天后宫内有碑记此事。”[23] 而“道光年间的辽河口岸‘舳舻云集,日以千计’,营口的商贸活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24] 。“道光五年(1825年),沈阳聚升栈店主金四珠雇佣张国洪拉运大豆一百零八石,至没沟营同昶栈交卸”。[25]“道光五年,沈阳信盛栈店主佟金喜雇张连杰用车装拉客买大豆六十三石一斗六升,送至没沟营。”[26] “道光八年(1828年)冬,沈阳同义栈店主李常雇佣佟永昆与车夫潘金荣拉运客存大豆十九石二斗二升,送至没沟营交卸。李常于次年赴没沟营查知,佟、潘二人并未把大豆送到,因客商不依,李常在没沟营收买大豆十九石二斗二升,偿还客商”。[27]“道光十三年(1833年),朴玉林、朴庆春赶车至沈阳德昌栈,揽送客存大豆至没沟营交卸,三次共拉去大豆八十三石”。[28]以上几则史料反映出当时营口粮油加工贸易的一些状况。来自山东掖县的王富有堂和孙百顺堂的先人,于“道光十三年,在营口西大街买地建筑了五间门市房(西宝和堂东),取号兴茂福”。 [29] 1923年该店址改建为二层楼房即现今的兴茂福遗址。兴茂福其后又派生出“兴茂北栈,独立经营,新开设兴茂义药栈、同兴茂、兴盛福、福兴油坊” [30]。兴茂福1910年经理为掖县人王恩浩,1921年经理为掖县人徐寰海。兴茂福后期的掌门人为王季梁(掖县),1932年接替李序园任商会会长,曾任大通轮船公司董事长,公益银号后期的代表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营口天后行宫的龙王殿重新修葺。“至道光十六年时(《修龙王庙碑》)碑之字迹模糊于是重立此碑”。[31]现今流传于世的碑文只有“通郡渡津处也”,“舳舻云集,日以千计”,“此古人建龙王庙所自来也”等廖廖几语。不能不说是营口人的一大撼事。道光年间,清政府给奉天各海口驻军雇觅商船转运军需付给船工食银时说:“今据册开,牛庄没沟营雇觅商船五只”。[32]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英国的鸦片也流入到中国,当时的营口也深受其害。以下提供几条史料,从中可窥见鸦片在营口地区流行的状况和官府查办的过程:“<著盛京将军耆英严查海口贩烟事上谕>(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奉天地方,近来兵民沾染恶习,吸食鸦片。其沿海地面,如锦城之天桥厂,海城县之没沟营、田庄台,盖平县之连云岛,金州之貔子窝,岫岩厅之大孤山数处海口,为山东、江、浙、闽、广各省海船停泊之所,明易货物,暗销烟土”。“<盛就将军耆英等奏遵旨轮流前往金州海口查办鸦片折>(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至来年春融后,奴才耆英、庆林再行轮替前往各海口,实力稽查,届期咨会山海关监督多龄,于巡察税务之际,由西路各海口至海城县之没沟营会齐,商同办理,以期周密”。“<盛京将军耆英奏报搜查海口商船及查办海口烟禁情形折>(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迨奴才驰抵没沟营海口,其时山海关监督多龄已由西路巡查至没沟营海口守候。奴才查各海口自开河以来,没沟营商船已有八百五十九只,其余各海口自数十只至百余只不等。至闽广商船向来不进没沟营海口,须俟秋令,方能至锦属之天桥厂海口,亦间有到盖州、复州、金州海口者,现在只有直隶、山东、浙江、江南之船。惟没沟营船只最多,盖州商贾辐辏,该二处实为南城扼要之区。奴才驻扎没沟营,连日会同监督多龄,督率委员并地方各官,分上各船详细搜查,复至盖州海口一体搜验。……又在没沟营关闭杂货铺内搜出道光十七年烟帐一本,内开出卖烟土一千四百余两,其买卖何人之手,自应向该铺之人详细究讯,以便严拿”。“<著盛京将军耆英认真核办烟案互保并不准流寓闽人栖留奏天海口事上谕>(道光十九年五月初二):据称在没沟营、盖州、复州、岫岩各海口搜获烟土烟膏等件,并吸食人犯三十余名,自己按律惩办。现在旗民感戴,情甘十家联环互保,以凭稽查。”[33]
    营口的商业从道光初年起陆续开设有“西义顺(山东黄县),永远兴(直隶天津)、天增栈(山东黄县)、仁裕(广东)、兴茂福(山东掖县)、通顺泰”,[34]等大商号。其中“永远兴,营业种类:上海(货)大屋子,资本主姓名:郭荫祖(天津),资本额:10万两,所在地:营口西大街”。[35]永远兴后来陆续发展为6家联号:包括兴记栈(大屋子)、永惠兴(银炉)、兴记(大屋子)、永镒兴(大屋子)、永远兴(钱庄)。永远兴的经理,1905年为杨树堂,1910年为郑均(天津),1925年为刘万青(蓬莱)。关于仁裕号:“仁裕,财东:广东,业种:汽船装卸,设立年度:一八四O”。[36]仁裕号位于西大街路北,西邻协盛丰遗址,后河沿也有门市。仁裕号后来陆续开设三家银炉:裕盛长(1882年)、裕盛增(1892年)、裕盛源(1892年),总计联号10家。通顺泰地址在新小红楼东侧。道光二十年(1840年),营口商界组织了商事公议会。办公地点暂设火神庙内。“火神庙在西大庙东南四区界内清道光二十年公议会剏修”。[37]
    三、咸、同时期
    “咸丰元年(1851年)之永成德(开业)”。[38]  永成德遗址位于西大街路北辽无三厂门市部(繁荣里70号)。同年,“营口第一家中药店‘咸春堂’开业”,[39] 店址紧邻西大庙。
    咸丰六年(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首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战争全面开始,到1860年10月战争结束,前后整整四个年头,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这次战争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是强加于中国人民的新的锁链,而这二个条约中都将牛庄辟作对外通商口岸。牛庄位于营口东北45公里处,历史上牛庄的繁荣要先于营口,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于道光年间就来到了牛庄。“而本境牛庄教堂,在道光年间成立,规模闳敞,极壮观瞻”。[40] 因此牛庄扬名在外,英法当局将牛庄列为通商口岸也就不足为奇。
    “清咸丰年间,山东省掖县朱桥镇吕家村一户叫吕天若的人家,共生有五个孩子。……约在1859年(清咸丰九年),兄弟五人先后漂泊过海来到营口,在后河沿安身。……操起了卖卤虾酱的小本经营”,[41]这就是营口“顺字号”的发家缘起。“顺字号”包括公顺东(西大庙北河沿),宏顺东、合顺东(西大街鱼市口)、合兴东及东记银号。“吕献臣:现任营口公顺东执事,吕俊卿:现任营口宏顺东执事,吕玉山:现任营口合兴东执事,孙辛堂:住营口东记银号内”,[42]合顺东执事郭诚斋(1923年)。
    1860年永成德银炉设立,成为营口银炉业的开山鼻祖。同年,官商创建老爷阁,“老爷阁在埠内大街中间于前清咸丰十年十月建立”,[43]为西大街的东端地标。
    咸丰十一年,“英国领事密迪乐于四月十四日(5月23日)驶抵没沟营口”,[44]来时乘“斯福因库斯”号军舰,同行的有“武官普扎喀滋托,率领士兵二百人”、[45]“洋行六家、英商十数人”,[46]“该委员(乌勒洪额)当即同赴牛庄  看”。[47]“因见铺商较少距营口亦远不愿在彼设立领事官衙署随在没沟营东街外三义庙暂作领事官寓所”。[48]  5月24日,“复连次会议通商事宜该领事官始欲赴省通商继欲在田庄台贸易节经该委员秉定条约以理辨论”。[49] 为使洋人“远离盛京”,中方委员“更加引诱卑职尽量在近海地方设置领事馆的看法”。[50] 最终“勘定没沟营旧关迤东之东弓湾沙面宽阔堪作洋船停泊之所”。[51]就这样,从此营口就代替牛庄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
    营口开港以后,中外客商蜂拥而至,营口的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治元年(1862年),义泰德(山西)、同兴宏(山东)二油房设立”。[52] 还有二种说法是:“同治五年(1866年),义泰德同兴宏(油房)义顺华享泰栈成顺号(大屋子)开店”。[53] 日本“明治五年(1872年),义泰德、同兴宏二油房(开业)”。[54] 义泰德油坊位于西大庙南北两侧,规模宏大,1905年经理为许荫阶,1910年经理为连升阶(营口)。同兴宏油坊位于老爷阁南街,1905年经理为阮景昌。义顺华商号在后河沿,1910年经理为于元春,亨泰栈为山东莱州亨太公所办,地点在西大庙后身。
    一八六三年,广东广茂泰商号来营口兴办东永茂,“一八六三年(同治二年)广东一渡来资本东永茂五万两开业”。[55]还有二种说法是:“一八七六年。东永茂、兴记栈、宏利和、玉昌栈(大屋子)等设立”;[56]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东永茂油坊开业,资本金6万两”。[57] 东永茂店址位于老爷阁东2公里的重盛街,财东潘玉田(达球)。1905年经理为金伯芳,1922年经理为孙端甫(黄县),1939年经理为戴玉衡。东永茂的分号,成立于1912年的永茂号银炉设在西大街的东端,即现存惠民医院遗址西邻(正大里20号)。1933年底,永茂号银炉废业。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西义顺金记(义顺金)在老爷阁北河沿从栾氏家族手中买下一部房产充作商业门市(有契为凭),经理人为黄县人王朗亭,民国三年(1914年)金记银炉成立。
    四、光绪中、前期
    “一八七六年(明治九年),开设永同庆(河北)、元茂盛(山东)、太古盛(广东)、庆隆和、长隆泰(奉天)五油坊”,[58] 永同庆油坊在重盛街,创办人为宗开德,资本3万两。元茂盛在老爷阁南街和东街,山东黄县人兴办,1905年经理为李明显。长隆泰在十四中学南部。
    “牛庄大清邮政总局明治十年(1877年)创设东海关内西营口西端一小局”。[59] 从1903年《营口市街图》中可知,位于西大街鱼市口路南的一处门市标有“大清邮政局”字样,营口邮政从此开始。
    “光绪九年(1883年),裕盛祥银炉执事李业生、林房水,永同庆执事人朱墨桥,履祥泰油坊执事人胡太连等,以及其它商人共同议定,划一年为四卯,作为过炉银的现银结帐期”。[60]
    光绪十年(1884年),义顺魁银炉开业。义顺魁属西义顺联号,义顺魁遗址位于西大街东端路北,义顺魁还兼营油坊业。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广东南海县人叶亮卿(叶应增)在营口开设了东盛和商号。该商号除经营输出入贸易和船舶业外,还有联号东生长、东和泰两银炉及东生怡、昌平德两所机械油房”。[61] 东盛和总号在西大街后河沿。“1885年在营口又设立东生怡榨油厂”。[62] 东生怡机器油坊在原大清银行东侧。光绪十四年(1888年),东和泰银炉开业,经理陆振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生长银炉开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初一(11月6日),东盛和五联号宣告破产倒闭。
    光绪十二年(1886年),山东黄县遇家村李恒春(序园)来到营口,接手濒于倒闭的西义顺总号,开设西义顺油坊,或称西义顺东栈。地点在西大街东端路南原东北乐器厂处,“西义顺 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年)”。[63]
    光绪十五年(1889年),裕盛增银炉开业。裕盛增属“裕”字联号,地址在老爷阁东邻,多家山西票号:“蔚泰厚,志成信、存义公、长盛川、大德通”,[64]寄寓该号营业。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世昌德(营口)、恒有为(山东黄县)、义泰德(营口山西合资)、同茂昌(上海)银炉开业。“世昌德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十七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川换兼发行外城货物,执事人李悟川经理号中事务,资本人王百善堂住营口厅白庙子村,资本银三万一千五百两”。[65] 1925年经理李晓山(蓬莱),30年代为姜立堂(黄县)。1939年,银炉经理乔君平,油坊经理李晓山。世昌德银炉于1933年末废业。世昌德还设立日本三菱代理部,经理乔君平。“日本三菱洋行内部组织及业务情况与三井洋行相似,经营猪鬃、纸张、糖果、人造丝织品等,并批发给中国商号代销。”[66]
    光绪十八年(1892年)。裕源盛、裕盛源银炉开业,裕盛源属“裕”字联号,地址位于鱼市口东及后河沿。同年,兴顺魁、同聚源、裕发、油房成立。兴顺魁为山东黄县单家村单氏资本,沈阳老天合在营口的分支,地址位于永泰昌东柜胡同北角,“创办人:霍其昌,资本:5万两,设备:铁碾2(台)、螺丝盘60(只)、锅炉2(台)、产量(1916年):豆饼45万片、豆油2万担,工人数:60人”。[67] 1917年执事刘善福。裕发油房为“裕”字联号,地点在老爷阁东街路北。
    光绪十九年(1893年),恒义福、天合益银炉开业。恒义福为“义”字联号,地址在西大街。天合益为奉天老天合在营口的分号,地点在平安路原团结小学路东。
    光绪廿二年(1896年),永惠兴银炉开业。“永惠兴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二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川换,执事人孙焕章,经理号中事务,资本人郑筠荣,住天津,资本银二万两”,[68]  1925年经理谢裕昆。永惠兴及其六联号于1933年12月18日关闭。永惠兴关闭后,改组成一个资本二十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油坊、粮栈及杂货业,更名永兴公司。
    光绪廿三年,“一八九七年,大清邮政局(the Imperical post)开设”。[69] 西大街上的大清邮政局可能是在此时开设的。同年,大盛亨银炉设立,该号财东为山西太谷吴文田,经理朱集桐,资本4万两。
    光绪廿五年(1899年),银炉庆丰号、义生祥、裕发永、会通锦、恒有长、长记相继开业。其中长记又称义顺长,隶属于西义顺联号的义顺厚旗下。“长记,财东:李缵先(山东省),开设年月:光绪二十五年十月,资本额:一万五千两”。[70] 义顺长于1919年连同西义顺其它分号破产倒闭,该遗址在伪满时期为洪昌杂货店和泰山洋行经营。
    五、光绪末期及宣统时期
    光绪廿七年(1901年),直隶乐亭刘氏家族在营口开设厚发合银炉和油房。“厚发合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七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川换兼发卖货物粮石,执事人郝殿卿经理号中事物,资本人刘炬住直隶乐亭,资本银二万两”。[71] “厚发合,创办时间:1901年,创办人:郝相臣,资本:5万两,设备:铁碾2(台),螺丝盘60(只),锅炉2(台),产量(1916年):豆饼45万片,豆油2万担,工人数:60人”。[72] 厚发合与志发合(1905年)、润发合(1912年)、英发合(1912年)统称“发”字号,地址位于老爷阁路南原第三医院位置。“发”字号于1922年因亏累甚巨宣告歇业,同年,由张作霖家族投资厚发合成立厚发合毓记商号。1901年11月1日,魁记号药栈开业,遗址尚存。
    光绪廿八年(1902年),义顺厚、正祥孚、恒义利等银炉开业。“义顺厚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八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川换兼发行货物,执事人张禄泉经理号中事务,资本人李序园住山东黄县,资本银二万两”。[73] “正祥孚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八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兼油坊粮石,执事人殷兰亭经理号中事务,资本人正祥兴山东掖县,资本银二万两”。[74] “恒义利银炉,设立营口大街,光绪二十八年开设,兑换银钱来往银钱川换,执事人杜锡三经理事务,资本人营口义顺华,资本银三万两”。[75]
 
    营口市清国银炉表(1905年)[76]
 
    会通锦  同茂昌  长记银局  恒有长  恒义利  厚记银局  天合赢   志发合
    裕盛增  协兴宏  恒有为    大盛亨  裕盛源  正祥孚    裕盛长   广增仁
    东和泰  永惠兴  义盛德    庆丰号  世昌德  永发祥    天合益   鸿盛利
    晋太丰  兴顺金                             (明治三十八年四月末调)
 
    早在“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营口市巨商(由东至老爷阁西至西大庙)组织的第一公议会成立。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营口市第二、第三公议会相继成立,第二公议会由绅士和住民组成。第三公议会是回民的自治组织”。[77]
 
第一公议会委员(1905年)[78]
姓名
商号
原籍
业务
姓名
商号
原籍
业务
李明显
元茂盛
山东
油房兼谷物间屋
所星源
裕发
广东
油房
郝竹勋
裕盛增
广东
银炉
李光谦
仁裕
广东
汽船装卸
金伯芳
东永茂
广东
油房兼
贸易商
阮景星
同兴宏
山东
油房
苏秀山
厚发合
直隶
银炉兼
油房
李印堂
兴顺魁
山东
油房兼
杂货
许荫阶
义泰德
山西
油房
刘澄斋
天合达
山东
油房
许凤翊
长隆泰
盛京
油房
王兴诗
裕盛长
广东
银炉
叶亮卿
东盛和
广东
汽船装卸兼贸易商
张之明
永同庆
直隶
油房
张桐岗
西义顺
山东
油房兼
贸易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颁布:省会及商埠城镇均设总、分商会。尔后,奉天将军赵尔巽派委员来营埠督办商会事宜。2月,营口商界公议会在粤东会馆召集会议,按照政令成立营口商务总会,内设总理、协理、坐办、议董等职。在这里,粤东会馆是距西大街最近的会馆,它位于鱼市口南二道街。“营口商务总局向无会所协理李序园君拟自备款建筑房舍亦未动工后以潘玉田君为总理恰好鱼市口街西有会房一所招工购料立即动工下月初旬定能告竣”。[79] 1907年11月6日(十月初一),营口东盛和五联号(东盛和、东生怡、昌平德、东生长、东和泰)宣告破产停业。
 
    1909年营口商务总会名单[80]
 
    潘达球(总理)     李序园(协理)     姜立堂(坐办) 
    高鹤友   陈子成    梁文臣   王朗亭    杜锡三   金德魁    许荫阶
    徐黻堂   王建亭    张友琴   孙焕章    丁仙芝   郝相臣    侯慎堂
    侯远亭   施雨亭    陈友生   殷兰亭    方震川   姚俊堂    武胜甫
    宋春芳   冯学亭    张禄泉   张剖庭    夏荫桥   林荫轩
 
    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瑞昌成总号在营口设立分号,财东为瑞康盛,经理程春园。营口瑞昌成为一商业大屋子,经营颜料、布匹、杂货,代销美孚、德士古洋行的石油产品,同年,在大石桥设代理处。现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0年营口银炉表[81]
 
商号
设立年代
出资地
资本人
执事人
资本金
(两银)
世昌德
1891
营口
王百善堂
李悟川
31500
永惠兴
1896
天津
郑筠荣
孙焕章
20000
大盛亨
1897
山西太谷
吴文田
朱集桐
40000
庆丰号
1899
北京
张燕谋
陈友生
40000
厚发合
1901
直隶乐亭
刘炬
郝殿卿
20000
义顺厚
1902
山东黄县
李序园
张禄泉
20000
正祥孚
1902
山东掖县
正祥兴
殷兰亭
20000
恒义利
1902
营口
义顺华
杜锡三
30000
晋太丰
1903
山西太谷
吴文田
贺尔常
34000
会通锦
1903
奉天
咸元会
武明甫
20000
志发合
1905
直隶乐亭
刘炬
施雨亭
30000
裕庆隆
1909
天津
元庆号
王少莲
30000
壬大顺
1909
浙江镇海
壬大承
温莲溪
20000
兴顺金
1910
营口
兴顺魁
徐环五
20000
 
    六、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英发合、润发合、永茂号银炉开业,三家银炉都位于西大街东端。永茂号银炉资本5万两,经理孙监堂(1918年)。1934年后改粮业代理,1939年经理谢子文。同年源成昌油坊开业,创办人郭渭,资本12万两。地址位于西大街原工业展览馆处。
    民国二年(1913年)1月,营口银炉公社成立。“正社长姜立堂、副社长李翰三、监察员武明甫、杨德馨。本社系合营口众银炉公同组织故定名为银炉公社,本社附于营口商务总会,以联络同业整顿银法保守炉银价值赞襄商会事务为宗旨”。[82] 本年,英发合油坊成立,创办人刘子勤,资本2万两。
    “本埠商务会原在天后宫西院为会址后经商界公决始行迁至大水晶宫北头近据商界人士云商会众议董等公同议决拟于今春二月间仍迁至天后宫西院云”。[83] “则以天后宫院落为根据既经开办西街则以大水晶宫东街则以河神庙比邻近闻……。[84] 上文中所提的大水晶宫在鱼市口路南二道街,商会后来定址于它的北头即原辽滨商场的位置。而东街商务公所在现公安局路北后院的一幢二屋楼房,现遗址仍保留着。1915年,西大街油坊业发生二件大事,“近闻西义顺以义泰德油房之旧址率行开办兴茂福以大森茂之旧址亦开业”。[85]
    民国五年(1916年),位于西大街工业展览馆的源成昌油坊改名日新昌。“本埠著名巨商有源成昌者系商会协理郭渔笙与陈杰荪迟柳堂诸君合资组织……更名日新昌”。[86]
    商务总会“民国六年(1917年)遵照部颁商会法改为总商会总理改称会长协理改称副会长会董四十人均为名誉职任期以二年为限遂于西大街购地建筑楼房为会址”。[87] 规模宏大的总商会建筑是1920年兴建落就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据说解放后毁于一场大火。
    民国七年(1918年)7月7日,宝和堂药店开业,遗址尚存。
    1919年1月2日(民国七年腊月初一)炉银卯期年终清算,因遭债权人恶意挤兑,西义顺联号因无力偿还全部债务而宣布倒闭。“西义顺负债总额850万两,资产总额650万两”。[88] 最后,在辽沈道尹荣厚的运筹下,以七成流通债券、三成普通债券的方式,圆满解决。这期间公益银号的作用功不可没,公益银号是由“义”字号债权人及殷实商人投资组成的股份制银号,1919年5月25日成立。“本埠绅商组织公益银号义字号善后机关其筹备种种详情屡志本报兹悉日昨(二十五号)为该号开幕之期”。[89] 经理姜汉章,副经理徐环五,营业主任王绍莲。1933年末,日伪当局取缔银炉,公益银号改为公益银行,董事长王季梁。该号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营货物贸易等业务,解放初废业。
    民国九年(1920年),由直隶乐亭刘氏在营口开设的厚发合银号因倒卖俄国羌帖赔了巨款,净欠东三省官银号现大洋300万元。张作霖以此为借口,查封了包括营口厚发合三联号在内的刘家在东三省的所有商号。同年6月,西大街义昌慎油房开业。同年7月,经历倒闭风潮洗礼的西义顺东山再起,“该号总董李序园经理王朗亭又重整旗鼓另行改组字号更名振义生号刻已筹备完善布置就绪遂于日昨开幕”。[90] 经理人,1923年为胜兰谱,1925年为王克嘉。同年,裕兴盛西栈油坊成立。
    民国十年(1921年),永和祥油坊设立。“资本:5万两,机器部数:水压式二O,每日需豆:二五O,出饼:一五六O,出油:七八OO,每日消费原料:二五O,工人数:三五”。[91] 永和祥第二油坊设在东双桥街,“机器种类:螺旋,台数:40,日制造能力:1000片(1934年)”。[92] 本年油房联合会成立。
    民国十一年(1922年),裕兴盛油坊设立。“资本:6万两,机器部数:水压式二O,每日需豆:二五O,出饼:1560,出油:七八OO,每日消耗原料:二五O,工人数:三五”。[93] 同年3月,“发”字号宣告歇业,“本埠巨商厚发合英发合因亏累甚巨宣告歇业”。[94] 同年8月8日,由张学良、鲍毓才(张作霖的大女婿)投资厚发合成立厚发合毓记商号,经理郝相臣。“奉天暂编第三混成旅长张汉卿于早二时由奉来营下榻厚发合毓记”。[95]
    民国十三年(1924年)初,东记银号正式成立。“老爷阁西上海庄东记执事孙辛堂熟悉商情老成练达以营业甚为发达现又创设银号于旧历十八日(2月22日)举行开幕式”。[96] 东记银号最初是1915年5月成立的东记洋货庄,财东为山东掖县吕氏家族在营口开设的公顺东联号,1921年迁到现遗址经营上海洋货。1924年以二十万两炉银组建银号,成为显赫一时的金融机构。1925年,东记东栈设立,从事油坊等业。
    民国十六年(1927年),由于经济不景气,营口多家油坊工人罢工要求加薪。“迳启者:兹据本埠众油坊东永茂等十六家执事来会报称,为因钱法毛荒,各油坊工人已于昨日一律罢工,要求增薪,恳请设法解决,以维商业等情。敝会当即召开董事会,一面邀集各油坊执事并工人代表等到场,秉公议决,按照工人原有工资每一元增加五角,按照物价比例甚为公允。……
东永茂  厚发合  振义生  西义顺  裕兴盛  兴懋东  鸿兴长  东记
兴懋长  日新昌  世昌德  永和祥  同兴永  义昌慎  兴源长  天生厚”。[97]
    民国十七年(1928年),西义顺联号倒闭后保留的西义顺栈也宣告歇业。“迳启者敝号于民七年终因亏累歇业后经道尹协同贵会办理同业维持于变产抵还债务之中仍保留西义顺栈徐图恢复俟赢有余利以抵还残余债务讵意经营九载非第未能赢余而又历年亏累迄今竞至产不抵债似此内亏外欠碍难支持只有宣告歇业……营口西义顺栈谨具  十七年一月十四日”。[98]
    民国十八年(1929年),振义生油坊停业。“迳启者敝号兹因营业萧条开销甚重碍难支持故将营业停止以作结束理合函达贵会查照合并声明此呈总商会。营口振义生栈启  中华民国十八年四月十六日”。[99]
    1929年6月14日,营口银炉监理处成立。
 
1929年营口银炉开业资本与现资本比较
家号
开业时间
资本股份
现资本
(1929年)
世昌德
光绪十七年开市
(1891年)
百善堂资本银7万两
百善堂护本银7万两
公善堂资本银3万5千两
公善堂护本银3万5千两
公积银19万3千99两3钱3分
计:40万3千99两3钱3分
50万两
永茂号
民国元年开市
(1912年)
东永茂资本银5万两
东永茂护本银5万两
公积银9万两
公积厚成银14万8千两
计:33万8千两
20万两
永惠兴
光绪二十二年开市
(1896年)
耕寸堂资本银20万两
耕寸堂护本银30万两
计:50万两
20万两
公益银号
民国8年开市
(1919年5月25日)
资本银50万两
历年公积银12万5千110两
特别公积银1万5千5百两
计:65万1千1百两
50万两
厚发合毓记
民国11年开市
(1922年8月8日)
51万6千1百66两1钱9分
50万两
东记银号
民国13年开市
(1924年2月22日)
计:89万1千两
50万两
    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7日,四行联合保险公司在西大街成立。“联保、羊城、联泰、肇泰四行联合保险水火公司东三省总经理卢静中谨启。地址:老爷阁西大街振义生号楼上”。[100]
    民国廿年(1931年)初,东记银号在上海做起面粉的期货交易,正赶上美国经济萧条,农产品过剩,引起国内面粉价格暴跌,东记银号一下子赔了160万元,濒临破产边缘。营口一些知名商号,共推肇兴公司总经理李子初为经理,组成实业公司,处理东记银号的债权债务。九·一八事变爆发,给中国东北及营口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市场动荡,民不聊生。
    民国廿一年(1932年)1月14日,营口总商会改选,西义顺财东李序园(恒春)再次当选为会长。为挽救市面经济“本埠商务总会会长李序园氏近为挽救商业颓局起见特组设实业银行集资大洋百万元并经呈准当局发行流通券五百万元以资接济市面刻已筹备就绪不日即可正式开办云”。[101] 同年7月,东记银号废业。“本埠内东记银炉开设有年,资本雄厚,流通金融,与市面  有利益,不意于去年受商业凋敝影响始而搁浅,继而  期整顿,终而势必歇业”。[102]本年,厚发合毓记被日伪当局接收。
    七、伪满时期
    伪大同二年(1933年),经过倒闭风潮以后,剩下的银炉有如下四家:[103]
商号
资金(银炉)
公积金
开业时代
永茂号
二十万两
十八万五千两
光绪三十年(1904)
世昌德号
十万零五千两
五十一万五千两
光绪十七年(1891)
公益银号
五十万两
十八万两
民国七年(1918)
永惠兴号
二十万两
二十万八千两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其中永惠兴号首先于同年10月6日关闭,随后进行债务清理。永惠兴关闭后,改组成一个资本二十万元的股份公司,经营油坊、粮栈及杂货业,更名永兴公司,1939年的经理为李翰三。1933年11月3日,日伪政府在统一币制的美名下,由伪财政部公布《过炉银清理纲要》:禁止过炉银的发行和流通,关闭银炉,另成立营口商业银行。依过炉银而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以财政部公定的标准价格为基础,一律换算为伪币予以结算。随后,财政部理财司长田中哲来营督办此事。11月4日,营口商业银行筹备处成立。11月6日,营口总商会发布第146号公告:“商会召开重要会议,着手组织新银行,推定永惠兴债团代表营口。财政部已实行救济市面,取消银炉,设一代替银行。王会长与邢胡二公晋京谒财政部要求当局救济营口市面借款200万元”。[104] 11月7日,满洲中央银行营口奉字支行成立过炉银清理委员会。同时“营口商业银行创立委员会开发起人大会于11月7日。委员长王季梁、干事高吉先、李翰三、刘怀卿、乔君平、胡文波、唐筱泉、洪茂堂、刘香亭”。[105] 12月1日,营口商业银行正式成立,资本百万元,地点在原东记银号旧址。

[106] 

株式会社营口商业银行
银行业及
仓库业
大同二、一二、一设立
常务取缔役
尾石刚毅
营口市太康区
长春街五一、一

    盛行营口七十余年历史的银炉业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伪康德二年(1935年)9月9日,由王翰生、李子初等工商界人士合资创办的奉天汇业银行在营口设立分行。“汇业银行营口分行,西大街一四八号”。[107] 该行具体地点在现第二工人文化宫东邻楼房内。
伪康德四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营口鱼市口邮局八月一日起开办国内满日普通汇兑”。[108] 8月18日,“营口商业银行废止宴会”。[109] 营口西大街的原新民百货在解放前称营口百货店,始建于1934年,1937年9月,“营口百货店宣告歇业(老爷阁路南),为时三载,始为兴茂福经营”。[110] “动产不动产招标广告:老爷阁东大街厚发合毓记”。[111]
    伪康德五年(1938年),由长春益发银行在营口设立的办事处升格为益发营口支行。益发银行“1920年(民国九年)成立,地址在老爷阁路西北。开办时叫办事处,1938年改为支行。抗战胜利后继续营业,1949年5月,银行业务交东北银行”。[112] “益发银行营口支行(西大街十二号地)”。[113] 1938年,肇兴公司总经理李子初出任商工公会长及《营口新报》社长。“商工公会会长李子初、副会长邢海清、理事长高吉先、参事王季梁、戴玉衡、调查科长王庸夫等六氏”,[114] 连袂赴京(8月份)。“<召开株主总会公告>九月廿日午前十时假协德语学院开株主总会①增资 ②改选董事 ③旧股票。营口公益株式会社 代表董事 王季梁”。[115] 
    伪康德六年(1939年),营口银炉各债案已全部解决。“<旧银炉关系各债案最近业已全部解决,李会长等招宴各界报告经过>李子初、邢海清、王季梁、高吉先、谢景荪、戴玉衡,于二十九日下午五时许假汇海楼开催筵会”。[116] 永惠兴的后续企业永兴公司此时可能已倒闭。“<为处理永兴公司财产开股东临时总会,由王季梁氏报告买卖经过,组织整理委员会推定役员>。役员名单:委员长李子初,副委员长邢海清,常务委员戴玉衡,同王季梁、谢景荪、孙寿山、监察高吉先”。[117] 
    伪康德九年(1942年)7月1日,由当时营口的地方性银行汇业银行(华资)、商业银行(日资)、福顺银行(华资)三行合并,成立股份制兴亚银行。李子初被选为董事长,日本人满洲中央银行行员三柴茂任总经理。地址在原东记银号旧址,总行设在营口,在外地长春、沈阳、辽阳、鞍山、海城、大石桥、盖平、熊岳、瓦房店、松树、田庄台和盘山设立分行,职工计500余人。1948年2月营口解放时停业。“<兴亚银行周年业绩>昨年七月一日,呼应地方银行统合之机运而见新发足之兴亚银行已届一周年,对存款之吸收继续大量活动。一周年末之六月三十日,现在存款三千九百万元接近四千万元,放款二千九百万元之上,较昨年统合当时之存款九百三十万元则有四倍增加之跃进。放款比一千三十万元有二倍增加之伸张,实为名实相并之南满最大地方银行”。 [118] 1945年“日伪政权垮台后,该行曾暂时停业。1946年夏,国民党统治营口时,该行又继续开业。营口解放后,由东北区人民银行接管”。[119]
    公益银号于1933年末废止了银炉业务改作公益银行,增加了储蓄和粮油代理及装船业务。董事长王季梁,经理姜汉章,1943年关闭。“1947年,营口公益银号又在原址恢复银行业务。1948年2月,国民党败退前夕,街面慌乱,公益银行囤积的粮食被抢,保险柜被国民党官兵砸开将纸币和金银劫走。营口解放后,该号自动解散”。[120] 
    以上就是营口西大街商业发展的简单论述,也是整个营口近代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清朝文献通考》卷1,卷51。
    [2]《清史稿·地理志二》
    [3]《满洲地志》(1894年)P51。 
    [4]孔经纬:《东北经济史》P41。
    [5]《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四),P1390。
    [6]、[9]《清史稿》志一百,食货六。
    [7]《营口县志》(1933年),手抄本,第24页。
    [8]王一元:《辽左见闻录》(1722年)。
    [10]雍正《大清会典》卷52,关税·岁额。
    [11][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中译本)第三卷,P131-2。 
    [12]、[17]、[31]《满洲古迹古物名胜天然纪念物汇编》(1941年)。
    [13]《营口市志(四)》(2000年),P244页。
    [14]《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一辑。
    [15]、[20] 、[21] 第一历史档案馆《盛京将军晋昌等为审拟牛庄仓官与海城斗纪串嘱舞弊一案事奏折》。
    [16]、[23]金毓黻等:《奉天通志》卷六十九。
    [18]辽宁省博物馆:《辽宁史迹资料》(1962年)。
    [19]第一历史档案馆:《关税档案清单》。
    [22]辽档:《奉天巡按使公署档案,3638》〈营口公司工厂实业商号表〉。
    [24]《营口市志(四)》2000年,P244页。
    [25]辽档:《黑图档》,道光部来档,1102。
    [26]辽档:《黑图档》,道光部来档,393.3。
    [27]辽档:《黑图档》,道光部来档,1105。
    [28]辽档:《黑图档》,道光部行档,478.2。
    [29]、[30]孙正仁:《原营口商界老字号兴茂福发迹史》(2001年)。
    [32]《盛京通鉴》卷8<海防处办过军需>。
    [33]《鸦片战争档案史料》(一)册,P429-587。
    [34]、[53]、[56]、[70] [日]井坂秀雄:《南满洲经济调查资料》(1910年),营口篇。
    [35][日]:《营口的现势》(1923年),P217。
    [36] 、[76]、[78] [日]:《南满洲的商业》(1905年),P761-2。
    [37]、[43] 、[87]、[91] 、[93营口县志》(1933年),P173、P212、P100、P184。
    [38]《营口文史资料》第一册,P17。
    [39]、[57]《营口简史》P169,P185。
    [40]《海城县志》(民国十三年),P333。
    [41]辽宁省政协:《辽宁工商》P276。
    [42]《东北商工名录》(1931年),营口县。
    [44]、[46]、[47]、[48]、[49]、[51]《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咸丰(二),P645。
    [45]杨余练等:《清代东北史》P196。
    [50][日]:《满洲调查月报》25卷,6号,P162-3:<牛庄领事密迪乐给英国政府的第一封信>。
    [52]、[80] [日]外务省通商局:《满州事情》(1921年)第四辑,牛庄,P107。
    [54][日]满铁兴业部农务科:《大豆的加工》(1921年),P361。
    [55][日]商工省贸易局:《满洲贸易事情》(1934年),后编,P30。    
    [58][日]:《满洲经济年报》(1934年),P83。
    [59]、[79][日]外务省通商局:《满洲事情》(1921年)第二辑,第一卷,P4。
    [60]辽宁省政协:《辽宁文史资料》第六辑,P142。
    [61]营口档案馆:《东盛和倒闭案》,P1。
    [62]张福全:《辽宁近代经济史》P48。
    [63][日]满铁调查课:《满洲的油坊业》,P70-1。
    [64][日]《支那经济全书》(三),P562-4。
    [65]、[68]、[71]、[73]、[74]、[75]、[81] 营档:《153-1-216》<奉天省营口厅银炉表>(1910年)。
    [66]《营口地方志》(1959年),P577。 
    [67]、[72]、[97]地方志办:《营口市志资料丛刊》(1986年),P2,P37。
    [69][日]满铁调查部《营口开港前后》(1941年),P44。
    [77]《营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志》(1991年),P13。
    [79]《盛京时报》1907年7月31日:<商务局修筑会所>。
    [82]营档:《153-2-966》<营口商会整顿炉银卷>(1913年)。
    [83]《盛京时报》1915年1月24日:<商会迁移予闻>。
    [84]《盛京时报》1915年1月28日:<商务会移址之近闻>。
    [85]《盛京时报》1915年1月27日:<将有两大油坊之发现>。
    [86]《盛京时报》1916年7月13日:<源成昌更易招牌>。
    [88][日]安田保善社:《满洲的通货》,P262。
    [89]《盛京时报》1919年5月22日:<公益银号定期开幕>。
    [90]《盛京时报》1920年7月23日:<振义生开幕志盛>。
    [92]《营口市粮食志》(1988年),P150。
    [94]《盛京时报》1922年3月16日:<发字号殆难复活>。
    [95]《盛京时报》1922年11月8日:<张旅长因公来营>。
    [96]《盛京时报》1924年2月26日:<银号开幕>。
    [98]营档:《153-6-  》<西义顺栈歇业公告>(1928年)。
    [99]营档:《153-6-  》<振义生歇业公告>(1929年)。
    [100]《营商日报》1930年2月7日:<卢静中启事>。
    [101]《盛京时报》1932年3月20日:<实业公司将开办发行流通券五百万元>。
    [102]《盛京时报》1932年7月14日:<东记银号歇业>。
    [103]辽宁省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P71。
    [104]《营商日报》1933年11月7日:<营口总商会通告>。
    [105]《营商日报》1933年11月8日:<营口商业银行创立委员会>。
    [106]辽档:《满洲华商名录》(1940年)。
    [107]《营口新报》1938年8月31日:<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108]《营商日报》1937年8月15日。
    [109]《营商日报》1937年8月18日。
    [110]《营商日报》1937年9月20日。
    [111]《营商日报》1937年9月27日。
    [112]、[119]、[120]《营口市志(四)》(2000年),P586,P584。
    [113]《营口新报》1938年7月20日。
    [114]、[115]《营口新报》1938年8月27日。
    [116]《营商日报》1939年1月28日。
    [117]《营商日报》1939年3月4日。
    [118]《盛京时报》1943年7月7日。

版权所有 © 营口市图书馆 辽ICP备2024028955号-1 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