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便渗入到营口。尤其是1904年日俄甲辰战争之后,日本在营口攫取了诸多特权。1906年“满铁”成立之后,营口市区的东部便成为“满铁”附属地,实际上的租界地,随之而来的是大批日本侨民的涌入。营口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吸引了大批外国航运企业的入驻,其中包括数家日本大型航运会社。这些日资航运巨头以不平等的方式将大量我国东北的资源运往日本及世界各地,从而为日本的垄断财阀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本文拟将从日俄战争之后到1945年日本战败退出营口这一时期,活跃于营口航运事业的日资航运企业作一简单的介绍:
(1)东和公司
营口的日本东和公司规模不是很大,但在清末民初的营口航运业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从一九一O年的营口地图中可知,东和公司当时拥有二处码头,其中东码头位于东双桥东侧的河岸,该码头1930年前后兑给了肇兴轮船公司。当时东和公司拥有的轮船有摄海丸、长山丸、生玉丸等,来往于营口至登州(蓬莱)、龙口间,有以下史料见证:
《盛京时报》1909年4月8日:<航业之竞争>山东省无业贫民每年率于春季来东三省 工而此等贫民多从龙口附乘小轮抵营……近有日商东和公司亦派长山丸轮船往来营口龙口间以争揽水脚以致太古怡和旗昌三洋行轮船之利益被损不少……
营档《153-2-656》:<关道函旗昌行与肇兴行亏赔轇轕>具禀人旗昌行为立约失信不认亏赔事窃敝行于九月间同肇兴东和三家公议行规订立合同为开往不紊方便客商起见如遇外船顶价亏赔多少按三家之船均摊其条约均在合同注明业经三家承认各有图章为凭后经东和之摄海丸及敝行之芝罘与立裕顶价数次……
中华民国元年十一月具禀
(2)大阪商船株式会社
大阪商船会社创立于1885年5月1日(光绪十一年三月十七日),由日本关西海运界联合多家船东组成。最初仅航行日本国内水域及太平洋航线。资本金120万日元,总部设在日本大阪。
大阪商船株式会社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第二大航运企业。从1896年10月起,日本实行《航海鼓励法》,对100吨以上,航速10节以上,船龄15年以下的船只给予补助。正是在此政策的支持下,大阪商船会社于1896至1897年两次增资,资本总额增至550万元。1900年,大阪会社又将资本增至1100万元。
1905年1月14日,设在日本大阪的商船会社以舞鹤丸号首次开辟日本神户至大连的航线,随后在大连设出张所,从事大连到日本的商船航运业务。1906年4月1日,根据日本递信省的命令定为专营航线,出张所遂升格为支店。
1910年,大阪商船会社进入营口,具体业务由山口运输公司支店代理,请看如下报道:
《盛京时报》1910年3月13日:<大阪商船株式会社大连支店>山口运输公司支店出张所设在地……营口……各支店设在专用铁路支条
(3)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航运部
1905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大连港的控制权。1906年11月26日,满铁在大连宣告成立。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将大连港交予满铁经营。早在1906年6月,日本的满州经营调查委员会就提出了将大连开放为自由港的题为《关于辽东租借地关税问题》的报告。7月2日,日本内阁通过了这个报告。这个文件规定:“以大连为满洲贸易中心进行经营”、“最大限度地实行自由港主义”。在此政策的鼓励下,于1907年,满铁接收大连港并着手依托大连港开拓航运业务。同年10月,设立大连埠头事务所,实行码头业务的直接经营。1910年10月,满铁在营口设立大连埠头事务所营口分所,负责管理营口码头的一切事务。
1909年11月,满铁将大石桥至营口间的铁路延长至营口新市街后,便着手收买或租入新市街车站至海岸一带的土地。1910年10月,营口埠头事务所成立,开始处理码头的一切事务,1913年末形成规模营业。1914年5月,又将码头事务全部移交满铁营口站管理。满铁初始经营营口码头时,只有不完备的3栋木造仓库与330米的岸壁。此后,逐步加以扩建。1926年8月,开始修筑营口新市街码头,1928年11月,收买了营口仓库汽船会社码头。1930年5月已经竣工的工程费在10万日元以上的码头工程共有4项,累计为88万日元。至1930年,满铁营口码头护岸壁总长度为1354米,仓库面积25259平方米,该年输入货物6.9万余吨,输出货物109万余吨。有如下几则信息:
《盛京时报》1914年2月10日:<经营航业>满铁会社航运事业去冬方始开办……今年又添二船一为大北丸一为隆昌丸
《盛京时报》1928年2月15日:<满铁经济发展志>营口满铁会社前为发展营津间水上运输及振兴营口埠头计以金票三十五万元购妥营口仓库汽船会社之码头社址一切器具并拟建筑贮炭场二所每一场约须贮煤五十万吨以备由轮船输往沪汉一带更决计建造一大码头刻已鸠工庀料准备一切一俟辽河解冻即着手动工现已由满铁会社兴业部来营勘验并测绘图样云
《盛京时报》1929年3月15日:<满铁航业益发展>……
(4)仓库汽船株式会社
“仓库汽船”是由旅营日侨于1917年出资兴办的一个小型的航运企业。备有真盛丸、及濑丸、海昌号等轮船。见以下报道:
《盛京时报》1921年5月20日:<定期轮船将开驶>……埠东日本仓库汽船会社为扩充营业计特准备第一真盛丸及濑丸两船向日本神户津沪等处从事定期航行……
《盛京时报》1923年1月19日:<汽船仓库开总会>营口仓库汽船株式会社现订于月之三十日在新市街公会堂开第六回定期总会
《盛京时报》1927年9月16日:<撞轮交涉>营口仓库汽船会社之海昌轮船七日……
(5)近海邮船株式会社
日本邮船会社创立于1885年,是日本最大的轮船公司,隶属于三菱财阀系统,总部设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对发展近代航运事业十分重视,于1870年元月创办了国有的回漕会社,将政府从幕府接收的轮船交其经营。1871年元月将其改组为回漕取报所,1872年8月又将其扩充为日本国邮便蒸气船会社。日本政府实施优惠政策,将15艘轮船和其它船只交其使用。而成立于1870年的九十九商会(之后改为三川商会,三菱商会)。于1875年5月,在三菱财阀岩崎弥太郎的主导下,并吞了日本国邮便蒸气船会社并易名为邮便汽船三菱会社。同年,日邮会社购得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上海至横滨航线。
为了财阀的利益,日本政府无偿拨给该会社13艘新购的轮船,对其每年补贴经费25万日元,其中驶往中国的航线每年补助20万日元。另每隔一年发给书院经费1.5万元。三菱汽船会社迅速发展为日本近代最大的航运企业。1882年,日本政府又发起成立京都输入会社。1885年9月29日,三菱会社与京都会社合组为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资本总额达1100万日元。日本政府继续给予该会社许多特与优惠待遇,保证投资者在15年内可获年率8%的股息。日邮在日本继续保持第一大航运企业的地位。1893年,日邮改制为株式会社。日本邮船株式会社重此诞生。
甲午战争期间,日邮充当了日本政府的军事运输工具。为了战时需要,日邮紧急购入大批船舶,其总吨位由1894年的6.4万吨急剧增至1895年的12.8万吨。战时,日邮59%的吨位被日本政府征用,承运了83%的兵员和75%的马匹。日邮和其它公司都从船只征用中大发横财。1895年,日邮航运收入的54.3%来自被征用的船舶。
1894年,日邮与日本棉纺者协会签订了一项合同,出口棉纺到上海。九十年代后期,日本棉纱出口增长特别迅速,1896—1899年间棉纱生产的10%—40%都出口了。其中90%出口到中国。1894—1897年,大阪纺纱公司利润的5%—10%来自日邮付给的回扣。
1896年,日邮开辟了欧洲航线。1899年,日邮因为其欧洲和美洲航线得到了政府的补助金,总数分别为2673894日元和654030日元。
自从日邮进入中国上海以来,上海便成了日邮全球交通网络新的中心。在1899—1903年间,日邮在上海的贮存设施就从15000个吨位增长到了50000个吨位。并且,新的码头也正在建造以适应其欧洲邮轮。
1923年,日邮会社将近海和国内航运业务部门分离,近海邮船株式会社宣告成立。1926年,日邮与第二东洋汽船株式会社合并。
伪满洲国成立后,来往中国东北和日本的航班从大阪和神户出发,每月往复大连7次,几乎每天都有班轮。1939年,近海和国内二部门合并。
《盛京时报》1921年8月26日:<日本邮船会社汽船大连出帆>三井物产大连支店<满铁定期船大连出帆广告>青岛上海行(木神丸)
《盛京时报》1927年9月17日:<营沪间增添航轮>日本近海邮船株式会社营口代理店旗昌洋行……
《盛京时报》1927年12月2日:<轮船停航>……已有近海邮船会社之相模丸竹岛丸旗昌洋行之连升连胜海顺等业相继……
《盛京时报》1932年4月10日:<近海邮船扩张航路已辟仁川营口线>
(6)大连汽船株式会社
大连汽船株式会社的前身最初是北清轮船公司,它是由河边胜和田中末雄两个日本人于1911年6月,“以开拓大连为基点的北清沿岸的航路为目的”而创立的。初始资本2万日元,只有两艘轮船航行于大连至烟台、安东、天津以及大连至旅顺、登州、龙口之间。
1913年1月,该公司更名为大连汽船合名公社,增资为10万日元,并在天津法租界满铁储煤场中租下一部土地,修建了200坪的仓库。代理天津三井物产会社支店,从事大连、天津、安东的定期航线。
1915年1月28日,由满铁出资百万日元,接手大连汽船合名公社的一切权利和义务,大连汽船会社宣告成立。并于2月10日正式开业。1916年4月,大连汽船会社增资为200万日元,同年,所拥有的船只为15只,总吨位为15111吨。1923年2月增资为300万日元,1926年增为1000万日元,1928年12月又增为2500万日元。1930年,开辟营口至上海间的定期航线,往航拟装运营口煤炭,予定每年装运50万吨,复航则装载一切货物。截止1930年末,拥有船舶39只,总吨数122661吨。
1931年9月大连汽船会社吞并了满洲船渠会社,逐渐扩大了业务范围。1934年又开辟了大连至葫芦岛的定期航线。1936年,大连汽船会社拥有船舶50只,总吨数为17.5万吨。1937年,运输货物总量为431万吨,营业收入为2527万余元,利润为611万日元。在大连港输出入贸易中由大连汽船会社经办的货物量占总货物量的比重由1932年的23%,增为1937年的31%。1939年,大连汽船会社达到鼎盛时期。它的货物运输量高达514万吨,营业收入达4167万余元,利润高达1095万余元。
1942年大连汽船经营的航线
定期航路 |
航海次数(月) |
配船数 |
营业科目 |
大连—青岛—上海 |
13 |
4 |
货客 |
大连—天津 |
15 |
3 |
货客 |
安东—大连—天津 |
3 |
1 |
货客 |
大连—龙口 |
7 |
1 |
货客 |
大连—台湾 |
2 |
1 |
货客 |
大连—新泻 |
2月1次 |
1 |
货客 |
大连—伊势湾—京滨 |
3 |
2 |
货 |
营口—大连—阪神 |
1.5 |
1 |
货 |
门司—博多—大连 |
2 |
1 |
货 |
大连—壶芦岛—芝罘 |
5 |
1 |
货客 |
《盛京时报》1927年11月19日:<扩充营业>满铁会社为谋水上运输计拟将大连汽船会社大事扩张……
《盛京时报》1929年5月14日:<营口汽船联运讯>满铁会社为运输上之发展计特与大连汽船会社冈崎汽船会社近海邮船公社缔订由日本至营口间……
《盛京时报》1930年3月28日:<日轮陆续进口>邮船会社“相模丸”600余吨于廿四日来自大阪大连汽船会社长顺丸由阪神到营老虎丸于四月一日来营
《盛京时报》1930年6月19日:<大连汽船会社开设香港出张所>
《盛京时报》1931年5月16日:<日轮四艘入港>昨十日午前午后有日本老虎、长顺、古城、奉天号丸四火轮相继入港,停泊于汽船会社及南满码头,往观者颇众云。
《盛京时报》1934年3月21日:<营口发展可期扩充航线>大连汽船会社……(一)由营口至台湾 船名为山东山西两只(二)由营口至日本新滨地方船名为河南河北两只云
《营口新报》1938年6月27日:<大连汽船会社造新船西安丸处女航入营港>总吨数三千七百十二吨
《营口新报》1938年11月16日:<益进丸船长等荣获表彰>大连汽船会社……
(7)冈崎汽船株式会社
《盛京时报》1928年3月15日:<冈崎汽船社成立>日商海运合资会社由营口仓库汽船会社售出值此营港水上运输竞争……在入船街平安公司内设立一冈崎汽船会社代理店于三月一日成立资本为金票三万元……有三浅香丸万世丸日福丸 ……安乐丸清水丸……万荣丸八千代丸……日津丸玉荣丸……
1937年营口日本航运公司航线表
公司名称 |
起、终点 |
船名 |
航线 |
冈崎汽船 |
门司、阪神 |
日 丸 |
大阪、神户、门司、大连、营口 |
日京丸 |
大阪、神户、门司、大连、营口 |
日盛丸 |
大阪、神户、门司、大连、营口 |
日通丸 |
大阪、神户、门司、大连、营口 |
日清丸 |
大阪、神户、门司、大连、营口 |
大连汽船 |
新泻 |
河北丸 |
营口、大连、敦贺、新泻、伏木 |
河南丸 |
营口、大连、敦贺、新泻、伏木 |
阪神 |
东安丸 |
营口、大连、门司、神户、大阪 |
兴安丸 |
营口、大连、门司、神户、大阪 |
横滨、清水、
名古屋 |
永安丸 |
营口、大连、横滨、清水、名古屋 |
东岗丸 |
营口、大连、横滨、清水、名古屋 |
台湾 |
山西丸 |
营口、大连、基隆、高雄 |
山东丸 |
营口、大连、基隆、高雄 |
三井船舶 |
横滨、阪神 |
1 池山丸 |
营口、大连、门司、名古层、横滨 |
生 山丸 |
营口、大连、门司、名古层、横滨 |
金城山丸 |
营口、大连、门司、名古层、横滨 |
朝鲜邮船
阿波共同 |
朝鲜 |
会宁丸 |
营口、仁川、镇南浦、芝罘、大连、青岛 |
北支 |
星隆丸 |
营口、大连、龙口 |
[日]《营口港》(1937)
注:本文参考《满铁史》、《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史》、《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二辑,上册、《长江航运百年探索》等著作。